电气成套装置|储能系统|检测流水线建设|特殊仪器仪表综合试验系统|电力电气检测设备|武汉恒盛兴电力欢迎您!
行业新闻

行业新闻

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

局部放电检测的关键技术突破

近年来,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在抗干扰、高精度定位、智能化诊断三大核心领域取得关键突破,解决了传统技术 “易受干扰、定位模糊、依赖人工” 的痛点: 1. 抗干扰技术:从 “被动滤波” 到 “智能降噪” 传统技术局限:电网中的开关操作、无线通信信号等电磁干扰,常导致局部放电信号被淹没,尤其是在线监测场景中,干扰信号幅度可能是放电信号的 10-100 倍。 突破方向: 自适应噪声抵消:通过采集 “纯净干扰信号”(如从无缺陷设备端采集),构建干扰模型,实时抵消检测信号中的干扰成分,信噪比提升 30dB 以上。 小波变换与深度学习去噪: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化特性,分离放电脉冲与窄带干扰;基于 CNN(卷积神经网络)的智能去噪算法,可自动识别放电信号的脉冲特征,误判率降低至 5% 以下,已在国网、南网的在线监测系统中规模化应用。 2. 高精度定位技术:从 “区域判断” 到 “厘米级定位” 传统技术局限:早期方法(如超声波法)仅能定位到设备某一区域(如变压器某一相),无法精准找到缺陷点,给检修带来困难。 突破方向: UHF 阵列定位:采用 4-8 个超高频天线组成传感器阵列,通过计算放电信号到达不同天线的时间差(TDOA),结合设备三维模型,实现 GIS 设备内部缺陷的厘米级定位,定位误差≤5cm。 电 - 声联合时差定位:同步采集 UHF 电信号与超声波信号,利用 “电信号传播速度(光速)远快于声信号(约 340m/s)” 的特性,通过时间差计算缺陷距离,在变压器油箱上的定位精度可达 10cm 以内,已成为特高压变压器检修的核心技术。 3. 智能化诊断:从 “人工识图” 到 “AI 自动判据” 传统技术局限:依赖人工分析 PRPD 谱图(相位分辨局部放电谱图),不同工程师的判读标准存在差异,且难以识别复杂缺陷(如多种放电类型叠加)。 突破方向: 缺陷类型自动分类:基于海量 PRPD 谱图数据(如电晕放电、沿面放电、内部放电的特征图谱)训练机器学习模型(如 SVM、LSTM),自动识别缺陷类型,准确率达 92% 以上,部分高端设备已实现 “一键诊断”。 寿命趋势预测:结合设备历史检测数据与绝缘老化模型,预测绝缘剩余寿命,提前 6-12 个月发出预警,目前国家电网已在 500kV 变压器上试点该技术,故障预警准确率达 85%。

新闻中心

NEWS